多地立法明確:隱瞞病情等失信行為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欄目:信用建設 發(fā)布時間:2020-02-13
分享到:
多地立法明確:隱瞞病情等失信行為將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來源:中國信用

 

  疫情當前,全國人民正在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然而故意隱瞞、謊報個人疫情信息,將延誤治療、增加密切接觸者感染風險、影響疫情防控大局。近日,為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tǒng)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多地人大常委會就依法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作出決定。截至記者發(fā)稿,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河北省、安徽省、吉林省、廣東省、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深圳市、臺州市等地先后為防疫立法,并且明確個人有隱瞞病史、重點地區(qū)旅行史、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史、逃避隔離醫(yī)學觀察等行為,有關部門將其失信信息依法歸集到當?shù)毓残庞眯畔⑵脚_,并依法予以懲戒。

  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見》,明確要求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會議強調(diào),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yōu)勢。要堅持頂層設計和法治實踐相結(jié)合,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jiān)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提升法治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效能。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社會秩序。

  業(yè)內(nèi)人士表示,多地第一時間為疫情立法,為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了法治支撐,為動員全社會支持和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形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合力提供法律依據(jù)。目前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將故意隱瞞個人疫情信息等行為納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并依法實施懲戒,將進一步對可疑傳染源進行約束,確保其及時上報、及時隔離、及時診斷、及時治療,早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